肝细胞癌(HCC)是全球高发且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且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然而,随着肥胖率的不断上升,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已成为HCC增长最快的病因【1,2】。先前研究表明,不同病因肝细胞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ICB)疗法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病毒相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非病毒相关患者【3,4】。然而,导致这一差异的免疫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薛瑞栋团队前期结果【5】揭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在肝癌免疫微环境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图1),但是TAN在代谢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MASH-HCC)中的功能异质性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响应差异仍缺乏探究。
2024年12月5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Guang Sheng Ling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薛瑞栋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2.6)上发表了题为“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attenuate the immunosensitiv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深度结合RNA-Seq、生信分析、小鼠模型和免疫机制探究,首次揭示了SiglecF+ TAN在代谢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MASH-HCC)中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促肿瘤功能,并进一步揭示去除这群中性粒细胞后能有效提升MASH-HCC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该研究强调了理解TAN在癌症中的异质性对改善治疗发展的重要性,为理解MASH-HCC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及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解析
中性粒细胞在MASH相关的HCC中具有致病性
研究团队通过对HCC患者的公共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多种小鼠模型实验,揭示了TAN对不同类型HCC的影响具有病因依赖性。研究团队构建了包括MASH相关的NRAS/AKT模型以及饮食诱导模型,并以MYC/sgp53模型模拟了乙肝相关HCC作为对照。在给予抗Ly6G单抗(用于清除TAN)后,MASH-HCC肿瘤的消减程度显著较高,表明与病毒相关的肝癌相比,TAN在MASH-HCC中具有更强的促肿瘤作用。
TANs是异质性的,在MASH相关的HCC中SiglecFhi亚群显著富集
通过对小鼠肿瘤、脾脏、淋巴结等不同部位进行scRNA-seq数据分析并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人员发现MASH-HCC的肿瘤微环境高度富集SiglecF高表达(SiglecFhi)的TAN亚群。接下来对SiglecFhi TAN的功能进行探索。通过体内特异性清除中性粒细胞以及体外分选共培养等功能实验,发现这群SiglecFhi TANs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干性、增殖和迁移能力,推动了肿瘤的恶性发展。对是否与SiglecFhi TANs共培养的RIL175肝癌细胞系进行bulk分析,结合体内清除实验,并进一步构建Mrp8Cre TGFβfl/fl小鼠模型明确SiglecFhi TANs通过产生TGFβ与肿瘤细胞交互作用。同时,研究人员对未经治疗的H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了多重免疫荧光(mIHC),结果证实,与HBV感染相关的HCC肿瘤相比,MASH-HCC肿瘤中产生TGFβ的TAN比例显著更高。这些数据共同揭示了SiglecFhi TAN在MASH-HCC患者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SiglecFhi TANs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促进肿瘤发生
为了探索诱导SiglecFhi TAN亚群产生的因素,研究团队基于转录因子分析发现SiglecFhi TAN显著富集c-Myc转录因子,同时下调了与中性粒细胞分化(Cebpa)、成熟(Fos、Spi1)和活性(Jund)相关的转录因子。脂质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亚油酸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SiglecFhi TAN生成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因子在MASH-HCC患者体内显著升高,通过激活c-Myc转录因子,促使中性粒细胞分化成为具有分泌TGFβ的SiglecFhi TAN。
SiglecFhi TANs通过TGFβ直接抑制HCC的抗原性
基于临床治疗队列数据,研究团队揭示SiglecFhi TAN与免疫检查点治疗不响应显著相关。通过多种小鼠模型与体外实验,研究团队发现SiglecFhi TAN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MHCI抗原呈递功能,降低肿瘤免疫原性,导致免疫检查点治疗耐药。通过构建OVA-NRAS/AKT HCC小鼠模型,证实阻断TGFβ信号通路能够消除SiglecFhi TAN对肿瘤MHCI表达和抗原呈递的抑制作用,表明SiglecFhi TAN可以通过TGFβ限制肿瘤细胞的抗原性,从而促进免疫逃逸。
SiglecFhi TANs移除使对免疫治疗抵抗的HCC对抗PD-1单抗治疗敏感化
最后,研究发现移除SiglecFhi TAN能够通过增强CD8+ TILs的功能,改善肿瘤细胞识别能力,并显著提高抗PD-1治疗的效果。在小鼠HCC模型中联合抗Ly6G和抗PD-1治疗可以显著增强肿瘤控制效果,这些结果首次揭示了SiglecFhi TAN促进肿瘤侵袭性表型、高增殖能力和增强免疫逃逸能力的独特功能。
# 研究中涉及的mIHC实验(Panel:CD66b、TGFβ、DAPI)利用艾克发生物的AlphaXTSA®多靶点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直观检测各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HBV感染的HCC肿瘤相比,MASH相关的HCC肿瘤中产生TGFβ的TANs(CD66b+TGFβ+)的百分比显著更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SiglecFhi TAN在MASH-HCC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免疫治疗耐药性的影响,这项新的见解扩展了我们对TANs在肿瘤发生中扮演的多方面角色的认识;SiglecFhi TAN可能是对抗HCC的潜在关键免疫治疗靶点,这为肿瘤微环境研究和免疫治疗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对癌症免疫治疗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艾克发生物专注肿瘤微环境研究十余年,通过mIHC平台发表多篇文献,截至2024年9月30日,引用AlphaXBio产品及服务的文献条目平均影响因子高达16.15分(点击进入链接)!
基于艾克发生物多年的经验积累,已验证的较为成熟的AE免疫探索包可以辅助老师进行6标7色及7标8色的验证课题;同时可以提供高通量单细胞级分辨率空间转录组的服务——Visium HD(10x Genomics)。欢迎有项目需求的老师联系我们,祝各位老师课题研究顺利!
参考文献:
1.Huang, D.Q., et al., Changing global epidemiology of liver cancer from 2010 to 2019: NASH is the fastest growing cause of liver cancer. Cell Metab. 2022;34(7):969-977.e2.
2.Llovet, J.M.,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Rev Dis Primers. 2021;7(1):6.
3.Haber, P.K., et al.,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02–2020). Gastroenterology. 2021;161(3):879-898.
4. Pfister, D., et al., NASH limits anti tumour surveillance in immunotherapy-treated HCC.Nature. 2021;592(7854):450-456.
5.Xue,R.,et al., Liver tumou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ubtypes and neutrophil heterogeneity.Nature.2022;612(7938):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