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我”与“非我”,找到了免疫系统的“刹车”——调节性T细胞,为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治疗和器官移植带来了全新希望。
人体免疫系统是进化的杰作,每天保护我们免受无数病原体的侵袭。然而,一个关键问题困扰了科学家数十年:免疫系统如何避免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1995年,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率先打破学界共识,发现了一类此前未知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
这些细胞如同体内的“巡逻队”,持续监控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确保免疫反应精准而适度,避免误伤正常组织。
2001年,布伦科(Mary E. Brunkow)与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发现了关键基因Foxp3,并证明该基因突变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两年后,坂口志文将这两项发现联系起来,证明Foxp3基因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与功能的主控基因。
这三项突破性发现,奠定了外周免疫耐受这一全新研究领域的基础,不仅解释了为何大多数人不会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更为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要深入理解调节性T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一种能够在组织原位同时分析多种细胞的技术。
传统的单重免疫组化技术只能检测单一靶标,难以揭示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使科学家能够在一张组织切片上同时可视化3-8个甚至数十个蛋白靶标。
特别是基于TSA(酪胺信号放大)技术的多重免疫组化平台,如艾克发生物的AlphaXTSA®试剂盒,解决了传统技术流程繁琐、耗时长的痛点,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多靶标分析。
这些技术进步让我们能够直接观察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免疫治疗机制提供了直观证据。

诺贝尔奖的基础发现正转化为变革性的临床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通过多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准识别肿瘤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分布,选择性地去除或抑制这些细胞,从而松开被踩紧的免疫“刹车”,让免疫细胞恢复全力攻击肿瘤细胞的活力。
事实上,2018年获得诺奖的“免疫检查点疗法”的临床益处,部分就归因于其靶向了肿瘤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
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通过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或增加其数量,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从而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为专业从事空间蛋白组学、功能蛋白组学临床转化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艾克发生物深知多重免疫组化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价值。
艾克发生物基于多重免疫组化技术的空间蛋白组学平台能够基于组织的不同种类细胞和功能区域,提供蛋白原位表达谱,将空间信息、细胞类型信息以及蛋白质组数据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组织空间微环境。这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功能机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全新见解。
目前,艾克发生物的多重免疫组化技术已在肿瘤免疫微环境评估临床转化中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多重免疫组化技术,我们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免疫标志物,如CD3、CD4、CD8、FOXP3等,精准绘制肿瘤免疫微环境图谱,为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2025年诺贝尔奖的颁布,调节性T细胞和外周免疫耐受的研究将迎来新一轮高潮。多重免疫组化技术作为连接基础发现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从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到癌症免疫治疗,再到器官移植,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疗法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而空间蛋白组学和多重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进程,为更多患者带来精准医疗的福音。
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者,艾克发生物将继续秉承“通过创新免疫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诊断”的使命,推动多重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场景的应用开发,让诺奖级的科学发现早日惠及每一位患者。
我们相信,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将最终点燃人类战胜疾病的希望之光。
更多信息欢迎咨询:info@alphaxbio.com